猜猜🐠是誰-今日開估啦📢
琴日大家睇完之後答到幾多條丫🤪
大家又知吾知呢32種魚真(花)名同特性呢⋯⋯無論人又好🐟又好,每個都有獨特既靚仔樣同性格!
(紫色及綠色數字為同一中文魚類名稱)
(網上圖片)
1.Bullethead Parrotfish:日本綠鸚哥魚
俗名:鸚哥、青衫(雄)、菜仔魚(雌)、海帶鸚哥
-棲息環境:礁區、近海沿岸
-棲息深度:2 – 20米
-最大體長:31 cm
-有毒魚類:否
-經濟性:是
-食用魚類:是
-觀賞魚類:是
(網上圖片)
2.Potato cod: 藍身大斑石斑魚
俗名:金錢斑、過魚、石斑
-體長:可達 200cm
-棲息深度:10-150米
-分佈於:印度西太平洋區
-生活在珊瑚礁區,為底棲性魚類
-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甲殼類等為食
-為食用魚及遊釣魚,養殖中又叫金錢斑
(網上圖片)
3.Titan triggerfish: 褐擬鱗魨
俗名:黃褐砲彈、剝皮魚、褐擬板機魨、剝皮竹、坦克砲彈
-體長:可達 75cm
-應該說是最大的砲彈類魚
*當保護自己巢穴時異常兇猛
(網上圖片)
4.Rockmover wrasse: 帶尾新隆魚
俗名:角龍、娘仔魚、帶尾鸚鯛
-體長:約 13-20cm
*生活習性為熱帶美麗的珊瑚礁魚類
(網上圖片)
5.Moorish idol: 角鐮魚
俗名:角鐮魚、角蝶魚、神像魚、神仙魚
-體長:可達 26cm
-屬於暖水性魚類
-一般生活於礁盤淺水海域
(網上圖片)
6.Blue-striped seaperch: 四線笛鯛
俗名:四線赤筆、條魚、四線、赤筆仔
-體長:可達 40cm
-棲息深度:3-265米
-本魚常成群在礁區巡遊覓食
-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甲殼類為食
(網上圖片)
7.Diagonal-Banded sweetlips: 條紋胡椒鯛 (又稱條紋石鱸、斜帶石鱸、斜紋胡椒鯛)
俗名:花臉仔、打鐵婆
-體長:可達 72cm
-棲息深度:1-35米
-棲息環境:澄清的潟湖、向海之珊瑚礁區域
-幼魚跟成魚體色有很大變化
-屬於夜行性動物
-主要以小蝦、小魚、蠕蟲及無脊椎動物等為食
(網上圖片)
8.Pacific Longnose Parrotfish: 長頭馬鸚哥魚
俗名:鸚哥
-最大體長:可達 60cm
-棲息深度: 1-40米
-幼魚喜生活於礁湖區
-次成魚及成魚則通常出現在珊瑚礁區附近的沙地上
-淡的體色是為了隱藏牠們的行蹤
(網上圖片)
9.Coral Cod: 青星九棘鱸 (又稱青星九刺鮨、紅鱠)
俗名:紅格仔、過魚、石斑、條舅、紅條、鱠仔
-體長:可達 45cm
-棲息深度:3-150米
-本魚體色極為艷麗,體型大
-常獨游,但亦有以小群出現者
-通常棲息在水質清澈,珊瑚生長繁茂的岩溝或珊瑚礁斜坡上
-平常躲在礁穴中,但也會在礁區四處游動覓食魚類或甲殼類
(網上圖片)
10.Clown Triggerfish: 花斑擬鱗魨 (又稱圓斑擬鱗魨、花斑皮剝魨)
俗名:小丑砲彈、花斑擬板機魨
-最大體長:可達 30cm
-棲息深度:10-60米
-魚體呈灰褐色
-棲息在珊瑚礁外緣峭壁處
-幼魚則在超過20公尺的深峭壁洞穴或岩脊附近活動
-主要以海膽、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
(網上圖片)
11.Orangespine Unicornfish: 黑背鼻魚 (又稱頰吻鼻魚)
俗名:天狗倒吊、剝皮仔、打鐵婆
-最大體長:可達 70cm
-棲息深度:0-90米
-棲息於珊瑚礁、石塊、碎石堆或向海坡面上
-以馬尾藻、稜藻等葉狀藻為食
(網上圖片)
12. Yellowtail Coris: 蓋馬氏盔魚 (又稱露珠盔魚)
俗名:柳冷仔、紅龍
-最大體長:可達 40cm
-棲息深度: 0-50米
-本魚棲息在礁區
-會潛沙過夜
-喜食帶殼之無脊椎動物
(網上圖片)
13. Long-Jawed Squirrelfish: 尖吻棘鱗魚 (又稱尖吻金鱗魚)
俗名:金鱗甲、鐵甲兵、鐵線婆
-最大體長:可達 51cm
-棲息深度:1-122米
-棲息環境非常多樣化,包括礁區、礁台、礁湖等,水深可達122米
-小魚則棲息於較淺且有躲避處的地方
-夜晚則外出覓食
-以蝦、蟹及小魚為食
(網上圖片)
14-16. Turkeyfish/ Zebra Lionfish/ Antenna Turkeyfish: 花斑短鰭蓑鮋 (又名花斑短獅子魚)
俗名:斑馬紋多臂簑鮋、獅子魚、短獅、紅虎、雞公
-體長:可達 25cm
-棲息深度:1-40米
-主要在礁石周圍活動
-求偶和產卵在晚上進行
-為肉食性,主要食物為小魚和貝類為食
*鰭上硬棘有毒,須當心
(網上圖片)
17. Greasy Rockcod: 鱸滑石斑魚(又稱巨石斑魚)
俗名:龍躉、石斑、過仔魚、花狗斑
-最大體長:可達 200cm
-棲息深度:1-60米
-棲息在珊瑚礁區之洞穴或礁隙間
-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
(網上圖片)
18. Whitebanded triggerfish: 叉斑銼鱗魨(又名鴛鴦砲彈、尖吻棘魨)
俗名:黑紋砲彈、尖板機魨
-最大體長:30cm
-棲息深度:0-50米
-屬於暖水性魚類
-棲息地主要分佈在珊瑚礁周圍
(網上圖片)
19. Convict Tang: 綠刺尾鯛
俗名:條紋刺尾魚、番仔魚
-最大體長:可達 27cm
-棲息深度:0-90米
-棲息於潟湖和礁區海域
-幼魚則常出現於潮池
-主要以絲狀藻為食
(網上圖片)
20. Bird Wrasse: 染色尖嘴魚 (又名雜色尖嘴魚)
俗名:突吻鸚鯛、鳥鸚鯛、鳥仔魚、出角鳥、尖嘴龍、青鴨、鴨嘴龍
-為隆頭魚科
-最大體長:可達 30cm
-棲息深度:1-30米
-棲息在珊瑚礁區
-幼魚常成群在珊瑚上層水域活動
-成魚則在礁區四處游動
(網上圖片)
21-23.Barrier reef anemonefish/ Clown anemonefish/ Black and red Anemonefish: 小丑魚
-已知有約30種
-小丑魚與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,因此(又稱海葵魚)
-體長:10-18 cm
-棲息深度:1-38米
-原生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較溫暖的水中,包括大堡礁和紅海
-小丑魚不存在於大西洋中
-目前已能人工繁殖
-動畫電影《海底奇兵》(Finding Nemo)的主角
-本身體色豔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
*使其成為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
(網上圖片)
24.Pink Anemonefish: 粉紅海葵魚
-顧名思義,身體是粉紅色的
-最大體長:可達 10cm
-是體型比較小的小丑魚之一
(網上圖片)
25.Teira Batfiah: 尖翅燕魚 (又稱燕魚),
俗名:尖翅燕鯧、燕烏鯧、鷹鯧、掛鯧、蝙蝠魚、鯧仔、圓海燕、飛翼
-最大體長:可達 70cm
-棲息深度:0-70米
-生性溫馴
-游速緩慢
-幼魚期棲息在淺海域的礁石邊或水錶層隨漂流木及海藻團活動
-成魚則在較深水域
-屬雜食性,以藻類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
(網上圖片)
26.Sailfin Snapper: 帆鰭笛鯛
-最大體長:可達 60cm
-棲息深度:5-60米
-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沙底質海域
-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甲殼類、軟體動物等為食
-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
(網上圖片)
27.Peacock Rockcod: 斑點九棘鱸(又稱斑點九刺鮨)
俗名:眼斑鱠、過魚、石斑、油鱠、青貓、黑鱠僅
-最大體長:可達 40cm
-棲息深度:1-50米
-魚身體為暗褐色或黑紫色
-常棲息於熱帶珊瑚礁區
-以小魚、無脊椎動物等為食物
(網上圖片)
28.Wedge-tail Triggerfish: 斜帶吻棘魨 (又名黑帶銼鱗魨)
俗名:斜帶板機魨、楔尾砲彈
-最大體長:可達 30cm
–棲息深度:10-20米
-棲息在沿海淺水礁石
-以藻類、甲殼類、軟體動物、海膽、海綿等為食
-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
(網上圖片)
29.Redfin Anthias: 刺蓋擬花鮨 (又稱刺蓋擬花鱸)俗名:花鱸、海金魚、紅魚
-最大體長:可達9.5cm
-棲息深度:1-18米
-生活在向海礁坡
-為底棲性魚類
-成小群活動
-屬肉食性
(網上圖片)
30.Trumpetfish: 中華管口魚 (又稱喇叭魚)
-最大體長:61cm
-棲息深度:1-100米
-喇叭魚具有細長的身體
-經常出現在珊瑚礁區
-常偽裝成珊瑚或海草,並會將頭部的顏色改變成與被捕食的小魚一樣,以便順利捕食
(網上圖片)
31.Palette Surgeonfish: 擬刺尾鯛
俗名:藍倒吊、剝皮魚、藍藻魚、Dory (多莉)
-最大體長:可達25cm,17cm者以上為雄魚
-棲息深度:2-40米
-成魚通常會群體聚集於離海底約1公尺高的水層
-幼魚則聚集在珊瑚的枝芽附近
-已知主要以極細小的浮游動物、以及藻類為主食。
(網上圖片)
32.Great Barracuda: 巴拉金梭魚
俗名:梭魚、梭子魚、海狼、麻雀錦
-最大體長:可長達1.8米
-幼魚常分布在近沿岸,有時出現在紅樹林、河口
-成魚則在離岸較遠的大洋或礁區
-個性兇狠且具侵襲性
-愛聯群出動
*一種可能對潛水人員有危險及攻擊性之魚種